10月23日,学校国内合作处(校友办公室)处长(主任)张斌兵一行,在云南校友会会长李和强热情引领下,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对校友的关怀,奔赴云南建水,探访陶艺世家的第三代校友。这不仅是简单的探访,更是一场跨越时光、感受匠心传承的温暖之旅。
踏入这个陶艺世家,我们首先见到了家族中的灵魂人物——舅公马成林。他是一位彝族老人,1954年生于云南建水。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、建水紫陶非遗传承人、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、云南省陶瓷艺术大师……每一个头衔,都是岁月对他匠心的肯定,是他一生与陶相伴的勋章。

合影(左2马成林大师)
马大师的作品,极其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。他巧妙地吸收了古滇国的青铜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,将历史与民俗的精华融入每一件作品。


参观马成林大师作品
在马大师的悉心教导下,家族的第二代——蒋家才,也踏上了陶瓷艺术的征程。蒋家才是中国陶瓷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、正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云岭工匠、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诸多荣誉,享受云南省政府津贴,更是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第六批县级传承人。

合影(右2蒋家才左3蒋铭桓)
自1991年,他跟随舅舅马成林学习制陶技艺,从此与紫陶结下了不解之缘。30余年来,他全身心投入到紫陶行业中,熟练掌握了建水紫陶的全套工艺,尤其在造型设计及装饰方面独具匠心。他将青铜文化和民族特色巧妙融入创作,让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


蒋家才作品
而家族的第三代——儿子蒋铭桓,是我校2014级光电工程学院的校友。本科毕业后,年仅23岁的他毅然接手父亲的衣钵,投身于紫陶艺术。这不仅是家族技艺的传承,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的担当。他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对艺术的热爱,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,在父亲的指导下,不断探索与创新。


蒋铭桓作品
三代人,一个家族,在时光的长河中,用双手和智慧,书写着建水紫陶的传奇。他们的故事,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,是对匠心精神的传承,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。建水之行,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份传承的力量,也让我们对建水紫陶未来的辉煌充满了信心。
中国四大名陶简介:
在我国数千年悠久的陶瓷烧造历史中,不同地区的窑场都是就地取材,因材施艺。由于各个地区的陶土原料成份不同,不同地域文化对工艺技术形成的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,创烧出了多种多样、风格迥异的陶瓷种类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陶瓷烧制工艺。其中,江苏宜兴紫砂陶、广西钦州坭兴陶、四川(今重庆)荣昌陶、云南建水紫陶,以其悠久的制陶历史、与众不同的烧制技艺、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在1953年由中国轻工业部主办的北京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上,被业内外称为"中国四大名陶",并一直享誉至今。